找到相关内容175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及时学佛

    及时学佛 有一位贫穷人,在路上走,捡到一包钱,心里高兴地跳起来,立刻打开钱包清点数目,钱还没算完,失主就回头来找了,结果悉数被夺去,贫人十分后悔没有疾速离去,懊恼的神情,看来极为痛苦。 这是佛在百喻经的善巧开示,佛藉此比喻有幸遇到佛法的人,未遇佛法前,造恶业,受苦果、心灵贫穷。一旦遇得三宝福田,却不肯精进依法修行,只是喜欢多闻多解,烦恼恶行依然故我,并没有因为遇见佛法有所减少。有一天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3275842.html
  • 修行的八种心障——创古仁波切

    ,可是却仍然没有信心或坚信自己能证得佛果。自心似乎挡住了解脱之门。若这种情形发生了,我们一定要产除这种念头,如此才能得获免于第四种心障的自由。 第五种心障是喜爱恶行。有些福报不足的人偏离正道而走入歧途。他们并没有任何行恶的特殊理由,但是却喜爱杀生、说谎、偷盗等恶行。五无间罪是最严重的恶行,曾导致即身堕入三恶道的后果。具有喜爱恶行倾向的人,他的身、口、意所造作的一切都是不善的,这种人无法修持佛法或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5776073.html
  • 问:什么叫做六度?

    “法施”。第二是持戒,戒也有三种,即防止一切恶行,修集一切善行和饶益有情。菩萨最根本的戒是饶益有情戒,就是一切为了利益大众,其余所有戒条都要服从这一条。第三是忍,即为利益有情故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45477637.html
  • 问:佛教中的“嗔”是什么意思?

    嗔又作嗔怒、嗔恚等,指仇视、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。《大乘五蕴论》中说:“云何为嗔?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。”《成唯识论》中则说:“嗔者,于苦、苦具,憎恚为性,能障无嗔,不安稳性,恶行所依为业。”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,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“三毒”。 嗔的产生与作用与贪正好相反。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、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44278160.html
  • 六度的生起次第、胜劣次第、粗细次第

        一、生起次第   六度生起的次第:若能布施,对资财不顾恋、不贪著,便能受戒;若具足戒律,防护三门恶行,便能安忍怨敌的损害;若有安忍,心不厌舍一切难行,修道退转的因缘微少,便能引发精进;若能昼夜勤奋精进,便能引发正定,内心堪能安住善所缘;若心一缘专注而不散乱,便能如实通达真实。   从反面观察:以贪著受用之故,便无法舍家受戒;以不能禁止身口意诸恶行之故,便无法安忍损害及众苦;以不能安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六度|次第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3134027064.html
  • 陈鹏释译:唯识四论(2)

    法的方向。先说三根,后说「精进」,相当于先说理论,后说行为。「精进」以后的「轻安」、  「不放逸」、「行舍」三法,皆是以前四法为基础而产生。  三「惭」,是指由「自法力」而崇贤行善。其功用是对恶念恶行心生羞惭,逐渐做到止息恶念恶行。所谓「自法力」,是指来自内心的向善去恶的意志力。此种力量主要来源于对佛法的信仰和领会,所以称作「法力」。具有此种「法力」,一旦心生恶念,便会自惭自责;长此下去,诸种罪过...

    陈鹏释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5250002.html
  • 修习念死无常的大利益

      一、比喻:   若真正生起念死之心,即会遮止恶行、精进修善。譬如,若断定今天或明日决定会死,则对正法稍有了知之士,因见亲属、财产等不能共赴后世,大多能自然遮止对彼之贪爱,由布施等门乐意...,观见为追求利养、恭敬、名声等世间法所付出的一切辛劳,皆如风扇吹扬空空谷壳,毫无实义,唯是欺诳之处,如是便能遮止各种恶行,不复为求现法而造恶。再者,由发起恒常精进与殷重精进,修集归依、净戒等微妙业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无常|念死|出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6502532483.html
  • 谈二王的布施功德果报观

    所谓从冥入冥者,若有众生,生于下贱,在贫穷的环境中,身体羸瘦,形貌黝黑,聋胄瘩哑,诸根不具,对待他人都不合法度,这样的人,身行恶行,口行恶行,意行恶行,身坏命终,当堕地狱之报,这就是由冥入冥。   ...多有眷属仆从,身形端正,有大威力。这样的人若身行恶行,口行恶行,意行恶行者,身壤命终,必堕地狱的果报,这就是由明入冥。   所谓由明入明者,如前面的人,能身行善行、口行善行,慧行善行,身坏命终,即得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3665867.html
  • 佛陀的价值观(二)──离欲:《苦阴经》

    以欲为本”。其次,“众生因欲缘欲,以欲为本故,行身恶行,行口、意恶行。彼于后时,疾病著床,或坐、卧地,以苦逼身,身受极重,苦不可爱乐。彼若有身恶行,口、意恶行,彼临终时,在前覆障,犹日将没大山岗侧,影障覆地。如是,彼若有身恶行,口、意恶行,在前覆障,彼作是念:我本恶行,在前覆我;我本不作福业,多作恶业。若使有人作恶、凶暴,唯为罪,不作福、不行善;无所畏、无所依、无所归,随生处者,我必生彼。从是有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2253549.html
  • 高僧显灵 吉凶在人

    但这位高僧仍能出现身来,解除了一场捕杀兽类的恶行,这真是所谓“虚生有尽,我愿无穷”。所以凡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众生,都应恭敬二宝,广结善缘。   注① 京兆——郡名,在今陕西省境内。 ...

    劳松居士译 朱弘法居士画

    |历史感应统纪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7/12093776.html